交易所是市场经济的神经系统吗?……虽然这面镜子不能预测明日之事,但它知道并理解今天和昨天,这已经够多了,因为大多数人连这一点都不能知晓。
——安德烈·科斯托拉尼,
《一个投机者的告白》
一、2020年A股市场表现
2019年12月起,A股貌似要走出一大波行情。受新冠疫情爆发影响,本来普涨的行情一下子遭了一闷棍,导致2020年春节后走出了一个“半吊子”行情。
个股基本在2月3日都被砸了一个跌停。也是从这时起,市场风格开始变了,原本扛旗的是半导体、芯片、5G、通信,但一下子180度掉头转成了医疗保健。
之后的几个重要的时间节点:
α· 2月3日后,市场急进,持续了近一个月,基本终结在2月24日那一周。
β· 2月底,A股全线大跌,连最应景的医疗和医药板块也跟着跌。整整跌了一个半月。
γ· 至清明后,市场开始缓和下来。但这种缓和看似平淡无奇,却其实已经暗潮涌动了。2020年一季度的报告季的信息实际上已经开始通过各种渠道流出了。疫情原因导致的政策倾向、外围政治影响、疫情的受益对象、不确定情况下的避险需求,实际上勾勒出了后来8个月里最重要的市场方向:光伏和新能源、军工、医疗保健和化学药品、以及“大家伙”。
δ· 4、5月份,其实是2020年最好的调仓和换股窗口期,卖出科技买入受环境利好影响板块的人将在2020年收获惊喜。
ε· 5、6月份的时候,主线中似乎多了一些新因素:工程机械、电气设备、食品和农副产品,这些品种的个股出现了一波小涨,但基本上后来又被砸下来了。
ζ· 7月份,券商、保险板块异动,属于“出来看神仙”那种情况。但这个周期的躁动比较短,稍微能够沉住点气的投资人应该不至于去追这个阶段的“热点”。
η· 8月份,又是一个比较重要的时间节点。科创板的政策红利,“霸气侧漏”,“漏”那里去了呢?——漏到创业板了。创业板市场中,小盘、低市值、长期下跌、流动性差的个股出现了疯狂的涨停潮,“天山派”重出江湖。
θ· 9月中,新华社一纸社论却将几乎所有的创业板个股和中小盘标的无一例外的按倒在地,然后再摩擦摩擦。客观讲,从理论上说,经过了1年多的普遍上涨后,低位的流动性稍差的个股出现报复性的反弹是可以理解的。尤其是,经过了几番波折后,这种由下至上的热点扩散是有可能带动整个A股市场的赚钱效应和人气的。特别在经过了8月底至9月初的创业板躁动后,中小盘个股的活跃程度都在明显提高。如果一切如常,那么这种活跃性很有可能带给A股一次很长时间的整体溢价。可惜,没有如果!官方媒体蛇打七寸,“一针见血”,整个创业板和中小盘全线暴跌。这个过程,实际上也为后来的“赢了指数,输了个股”埋下了伏笔。
ι·后面的事情似乎已经水到渠成:“疫情主线”和“不能炒小炒差”的大帽子让进入10月份以后的A股市场变得非常奇葩:但凡指数大涨的日子里,个股一定是惨不忍睹;但只要指数调整(还不能大调整,因为一大调整,个股肯定也架不住),个股的流动性和活跃度就必然提高。
λ· 等到了12月份,结构化行情已经步入了极致。如果没有上车,其实除了蛰伏外就只有流着血强行换仓一条路了……
总体而言:我们经历了“迄今为止”A股历史上分化及结构性行情最极端的一年。
二、猜猜猜概述
2020年,我们一共做了8次“猜猜猜”游戏(具体内容请自行查阅或向你的投资经理咨询)。
1.在如下交易策略下:
(1)1月1日确定固定投入额;
(2)每个猜猜猜期限内,平均分配资金给不同标的,不足一手部分留做现金;
(3)以猜猜猜期限的首日开盘价买入,结束日收盘价卖出,不做任何高抛低吸操作;
(4)留存的现金不做任何理财和现金管理;
(5)不同猜猜猜期限间,不做任何买卖交易,只保留现金,亦不做任何理财和现金管理;
我们的具体成绩是:21.21%!
2.值得深思的几个问题:
α· 技术分析是有益的,价格波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市场信息;
β· 技术分析可以识别价格波动,发现那些大概率走好的标的,但一只股票到底能涨多少,是“命”的问题;
γ· 我们只是提高了胜率,而不能决定胜利本身。能最终决定你收益大小的其实是时间,换句话说,是时间熨平了市场的短期波动,给予了你更长期的回报;
δ· 高收益不是基本面和技术交易带来的,是经济体的长时间增长沉淀出来的。从这点上说,技术分析和基本面分析并不矛盾;
ε· 可以这么说,你随便买一个股票,然后删了交易软件,过10年后你有99%的机会有相当可观的年化正收益;
ζ· 那还要技术分析和基本面分析干嘛?因为相对专业的人总是可以大体识别到波动的脉动,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你的收益感受
η· 有关于财富进阶的问题,我们以后有机会专章讨论。因为这个和经济增长理论有关。
三、2021年起始的大棒
2021年的第一个交易日伊始,A股市场延续了2020年底的抱团行情,结构化演绎到了极致:当日上证、深证继续创出新高,而创业板甚至大涨了3.77%,市值大的个股都在10%上下波动,而市值在各市场排名100开外的个股几乎无一例外的全面暴跌。有人统计,当日你有50%的概率买到一只跌幅达到或者超过5%的个股。这种压抑感对于任何一个投资人而言都是巨大的。
1.在这种背景下,社会上出现了如下几种类似的声音,即以后的A股市场将:“去散户化”、“指数化”、“交易基本面化”。以后个人投资人只能买资金抱团的个股、只能交易市值大的、头部的那些品种,其他的个股都将被市场边缘化。
2.几个思路供大家参考:
α· A股目前的指数更应该叫“大市值指数”,一切就顺理成章了。他涨了只能说明,那些大市值的标的最近比较活跃;
β· 这可能只是一种另类的逼空行情(在整体流动性缺乏的前提下);
γ· 茅台也是从几十亿市值慢慢积累起来的,是A股消费者在经济增长中沉淀和选择出来的;
δ· A股市场消费人(参与人)结构的转变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
ε· 是人,就“喜新厌旧”;
ζ·简单说,从2020年四季度开始的极端结构化行情在技术上是有客观技术依据的,大盘股的上涨符合机构交易逻辑,这么涨也是正常情况。
四、2021年A股市场展望
1.结构化行情是否还将持续
(1)是的。而且毫无疑问。
(2)结构化行情和指数失真是一个硬币的两个面,无非只是换了更冠冕堂皇的说法罢了。除非我们改进现有指数的形成方式和表达方法,否则指数永远是失真的,那就永远有结构化行情。一个班级有4000+的学生,你怎么算平均值都不可能能代表整个班级的期末考试状况;
(3)“代表性”到底应该怎么解读呢?这才是大问题。
(4)基于上述的这个前提,那么以后把指数理解为“大市值板块”就好了。
其一,不要依赖指数做投资决策;
其二,不要因为指数的变化影响自己的心情和投资情绪;
其三,可以将指数分层化,花更多的时间关注更多板块的指数表现,基于不同板块的表现分配资金;
其四,在表现突出的板块中寻找交易性机会。
2.2021年哪些板块有机会?
仅就当下的市场行情看:
(1)短期内,大市值板块将依然强势,择机换仓大市值的行业龙头标的,短期依然大概率有超额收益;
(2)风格肯定会切换。但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问题是:切换将以什么样的方式进行?
——砸大盘各股补涨?砸大盘,各股跟着屁滚尿流?这,决定了这个切换过程究竟是痛苦的还是甜蜜的;
(3)经过这个阶段后,根据目前市场各板块的走势变化,我个人觉得可能有机会的几个方向是:

具体标的,需要后续走着看了。
过了腊八就是年!提前祝大家2021年春节快乐!别忘了,今年是牛年,希望A股图个好彩头,牛年行大运!